发布时间:2024-12-11
两年前,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福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任,今年6月,再次确定福建由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上升为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目标更明确,任务更具体,意义更重大。
近年来,福建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并提出了清新福建的发展目标,走出了一条体现福建特点的生产、生活、生态共赢的绿色发展之路,彰显出绿色发展理念的巨大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先行先试活机制加快建立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近年来,福建从四个关键环节取得积极突破:一是围绕绿色生态,率先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率先开展生态补偿制度创新;二是围绕绿色生产,建立严格的源头管控机制,健全节能减排降碳的约束机制和循环经济的促进机制;三是围绕绿色生活,先行探索建立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水生态保护监管机制和生活环境治理机制;四是围绕责任落实,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监管、生态文明考评等机制创新,建立完善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机制,探索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创新驱动优产业福建省委书记尤权指出: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福建;殷实小康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福建。
作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先行区,福建紧紧抓住产业升级、节能降耗这一牛鼻子,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近年来,福建加快机械、船舶、汽车、纺织、食品等行业的技术创新步伐,逐步实现机器换工,促进福建制造向福建智造转变。同时,加快推广数控一代、智能装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新引擎。绿色化推动了产业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目前,福建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居全国第8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居全国第9位,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居全国第7位。今年上半年,福建省实现生产总值11815.51亿元,同比增长8.3%,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绿色惠民富百姓福建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全过程,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节城市规模,合理确定开发边界、开发强度和保护性空间,划定城市绿线。
同时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生态省细胞工程创建,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推进城乡环境基础设施一体化和环境服务均等化。福建还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致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经工商登记的农民合作社数量达3021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28家。
农村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广泛建立,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共治共享美生态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元参与、精准施策。
十二五期间,福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1万亩。经过多方努力,闽西长汀县从过去的火焰山变成了绿满园、果飘香的花果山,成为南方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针对大气、水和土壤等突出的污染问题,福建在全国率先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大气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和土壤污染防治政府规章,努力满足群众既要温饱也要环保,既要小康也要健康的新期待。
多元共治赢来清新福建。当前,福建森林覆盖率达65.95%,已连续多年领跑全国;今年上半年,12条主要河流水质继续保持为优,Ⅰ-Ⅲ类水质占比95.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6.3个百分点;9个设区城市平均达标天数占比97.7%,是全国空气质量最好的省份之一。
短评:先行先试的宝贵经验福建作为我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承担着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探索路径、积累经验的重任。福建在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过程中,坚持用整体思维深化对发展与保护相统一的理解,用辩证思维深化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用系统思维深化对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解,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的共赢之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福建的探索与实践表明:只有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走出一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相得益彰的新路子;只有坚持创新驱动,绿色转型,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坚持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和科技等手段,构建政府、市场、公众多元共治共享格局,才能实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
(记者高建进)。
本文来源:KK体育APP官网下载-www.bibiu.vip